文|曾妮茜
(音频中有许多装饰音加入,在教学中可作为参考。但在国内引进的版本中,装饰音都被删去。)
第三首 G大调小步舞曲
这首曲子是以分解主三和弦为主体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的小步舞曲。收录在人音出版的红皮本《巴赫初级钢琴曲集》的第三首,在安娜·玛格达莱纳键盘笔记本原稿中的第七首,实际作者不详。
此曲分为三段。
第一段(1-16小节)为复乐段,前段(1-8小节)在属和弦上半终止,后段(9-16小节)在G大调上完全终止。
第二段(17-32小节)为中段,也分为两段,前段(17-24小节)在其关系小调e小调上完全终止,后段转入G大调(25-32小节),并在属和弦上半终止,为再现段作属准备。第二段的最后四个小节(29-32小节)具有过渡的性质。
第三段(33-40小节)为缩减型的再现段,它仅仅再现了第一段的后半段,全段为G大调,并在此调上完全终止。
★ 音乐演奏要点:
1、 此曲主要以八分音符的分解和弦的连奏和四分音符的断奏相结合,在演奏时要弹奏出明显的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在弹奏分解和弦时,应做好准备,让手略有伸张,特别对于手小的学生。同时要注意手部的放松,用手腕随着音符的走向滑动奏出琶音。
2、 此曲的复调性体现在左手与右手之间节奏音型的模仿和奏法的连断上。在弹奏左右手的分解和弦时应有相互呼应、此起彼伏之感。
3、 关于“断奏”:人音出版的红皮本所标的跳音记号多于上音出版绿皮本,“不论如何演奏,带小点的音符不应弹得太短,在指尖上应有适当的持续感(sustemuto),避免一碰就跑的短跳音。”——赵晓生
4、 中部的对比性:与第一段有明显的联系,在节奏上进行了模仿,但采用了级进的八分音符,与第一段的跳进的分解和弦形成对比;在调性上转入e小调,与第一段和第三段也形成调性对比;由于调性的转变,在力度上也与前后两段形成明显的对比。在演奏时,应将这种对比性表达出来。
5、 关于“三连音”:在此曲中出现了两次三连音。因其节奏感特别,要特别注意音的时值、节拍的准确性。对于节奏不稳的学生,应将它提出来作为单独的基础训练。
6、 关于“小分句”:在此曲中有相当多的小分句。弹奏时应注意分句与连断奏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分句与连线是同步的(如5-6小节,见谱例)。
7、 关于强弱的处理:这是一首三拍子的舞曲,一般遵循第一拍强拍,后两拍弱拍的原则,兼顾注意音乐线条的走向作强弱处理。在巴洛克时期的作品中,可以有多种处理方式,只有合理即可,注意不要做过多的小范围的渐强或渐弱,否则将失去这个时期应有的风格特征。
本文原文及谱面注释版权归雅比斯音乐所有,欢迎提出补充及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