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很好地将中国南方的文化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串联,是一部好听、好懂、振奋人心、极具广西色彩的交响乐作品。”
交响组曲《海上丝路》自8月27、28日在广西音乐厅首次公演取得“开门红”后,陆续走近广西区内的防城港、北海等城市以及广西大学等高校,截至10月18日,10场演出累计观众7880余人次,所到之处皆座无虚席、好评如潮,其强烈的对话感、浓厚的史诗感、丰富的音乐元素、鲜明的地域风情让观众印象深刻。
作曲 许舒亚
指挥 张国勇
两千前,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大门,各国音乐也在一次次海外贸易中得以融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与东盟陆海相连的广西具有独特的优势与战略作用,成为我国“”战略规划的重要门户,海上丝绸之路穿越古今,成为广西与东盟各国血脉相通、文化相融的共同历史印记,并延续至今、历久弥新。交响乐组曲《海上丝路》应运而生,致力于发挥广西链接东盟各国的文化枢纽作用,以交响乐这一国际语言,进一步推进我国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人文往来。
《海上丝路》第一乐章 骆越音诗 节选
《海上丝路》第四乐章 启航 节选
《海上丝路》全长近40分钟,由《骆越音诗》《东盟画卷》《丝路·思路》《启航》四个乐章构成。作品不仅引用了广西壮族在内的12个世居民歌旋律,“东盟画卷”乐章还沿着海上丝路吸收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南部的等东南亚民间音乐曲调。各乐章的主题性格对比却又内在统一,巧妙地将原始民间曲调幻化为乐章的核心动机,以交响乐擅长的发展手法不断转调变形,这让当地听众感觉既亲切又新鲜,在领略广西多民族灿烂文化的同时,饱览东盟各国波澜壮阔的文化风情。
交响乐组曲《海上丝路》于2014年开始筹备创作,开展了前期调研、论证和概念策划,并与上海音乐学院的专家开展创作座谈,邀请专家团前往北海、防城港、东兴等地实地采风,收集各类素材。
2015年,《海上丝路》顺利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后,广西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统筹工作,并进入创作构思阶段,2016年7月,作品曲谱创作完成,乐团开排,8月末,项目成功首演并启动巡演。作品由著名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和电子音乐作曲教授许舒亚担任作曲,特邀著名指挥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张国勇担任指挥,广西交响乐团担纲演奏。创新的题材、优秀的主创团队以及专业的演奏水平奠定了这支演出团队高质量的艺术品质。
交响乐组曲《海上丝路》在立意之初,就是要创作一部好听、易懂、既有艺术价值也相对接地气的作品,在把握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的同时,也能够让不同欣赏层次的听众感受到美的艺术享受。
根据以往的经验,广西交响乐团在演奏前增加简洁的对作品的解说与赏析,使这部作品以新颖的展示性、优美的可听性及高水平的欣赏性,得到了广大专业与非专业观众的由衷喜爱。
旋律优美、特色鲜明、情感丰富、音乐语言精炼、创作手法娴熟、契合时代发展主题、符合大众文化审美,这些特点让交响乐组曲《海上丝路》一经首演便收获国内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
“这部音乐语言统一简练、结构清晰完整、极具画面感的交响乐作品,写出了一种大情感,有改编成舞剧的潜力。”著名作曲家秦文琛评价《海上丝路》时说道。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蔡央则认为,许舒亚对广西音乐元素吃得很透,是一种自然流露。知名评论家伍维曦在《音乐周报》发表的《长风乘巨浪·旧梦谱新篇——评交响乐组<海上丝路>》中指出,这是一部“大气磅礴、取精用宏、俊彩纷驰的佳作”,“不仅是一部紧扣时代脉搏的主旋律艺术作品,也为中国当代学院派作曲家的创作实践提供了重要借镜,并引发了有益的思考”。 “在转企改制后,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院团,我们更需要有自己的作品。在新作品的带动下,我们的乐团也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广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董事长林燕飞女士表示。这部大气磅礴、取精用宏、俊彩纷驰的佳作,充分挖掘、整理和运用广西及周边国家蕴藏的丰富民族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力争打造广西少数民族舞台艺术的新品牌,定会在日后的国内外音乐舞台上受到广泛欢迎,再谱华章。
(图:谢江波 曾智聆 谭建锋 文:朱新欣 卢会婷 编辑:曾智聆)